- · 《国际观察》栏目设置[09/07]
- · 《国际观察》数据库收录[09/07]
- · 《国际观察》收稿方向[09/07]
- · 《国际观察》投稿方式[09/07]
- · 《国际观察》征稿要求[09/07]
- · 《国际观察》刊物宗旨[09/07]
进博观察| 创新正当时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原标题:进博观察| 创新正当时 本报记者 裴昱 上海报道 全球疫情尚未完全控制之下,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进博会”)不仅如期举行,成交额同比还增长了2.1%,对企
原标题:进博观察| 创新正当时
本报记者 裴昱 上海报道
全球疫情尚未完全控制之下,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进博会”)不仅如期举行,成交额同比还增长了2.1%,对企业来说,全球经济萎靡不振,中国市场这边风景独好。
本届进博会展示新产品、新技术、新服务411项,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连续参展比例近80%。
然而,中国的吸引力已不仅仅是依靠庞大的市场,不少跨国企业将中国视作未来创新发展的新基地。
进博会期间发布的一组新数据恰好印证了中国这种新的吸引力。官方数据显示,“十三五”时期前四年,高技术产业吸引外资达1290亿美元,年均增长23.9%,占我国吸收外资比重由2015年的12.2%提升至2019年的27.7%。
2020年上半年,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9.2%,其中,信息服务、检验检测服务、研发与设计服务同比分别增长20.9%、8.7%、35.7%。
改革开放以来,外资企业的命运,早已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紧密相连。外资结构的变化,也是外资企业参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。
多家跨国公司负责人在采访中告诉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,疫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供应链的可靠,更让企业看到了在中国布局高端环节、加大研发投入的机会。
当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,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,不少观点认为,一些跨国企业希望把资金留在国内,并寻求减少对中国这个供应链关键组成部分的依赖。
但当中国最先从疫情中走出来,率先实现复工复产,经济开始恢复后,外商在华投资的反弹似乎推翻了之前的判断。
霍尼韦尔中国总裁张宇峰告诉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:“我们在中国之外一些地区的员工目前还在居家办公,没有回到办公室,但中国2月份就开始复工复产,中国工厂要同时满足国内国际需求,疫情证明了中国供应链的可靠性,改变供应链是不太现实的。”
“我们看好中国市场,即使在今年疫情不确定的情况下,依旧在厦门、北京、西安等地追加研发和生产投资。”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总裁、中国区总裁尹正如此告诉本报记者。
看好中国创新活力,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已经是越来越多跨国公司的共同选择。
强生全球资深副总裁、中国区主席宋为群表示,去年10月强生全球执行委员会已在北京宣布了中国“创新+发展”的双引擎战略,计划和中国政府、行业企业、医疗机构、科研单位等广泛开展合作。
目前,强生已在中国建立了开放式的创新生态体系,中国是强生除美国之外第一个每个业务板块都有“端到端”研发能力的市场。宋为群称,今后该公司将继续加强本土创新研发,加快将全球顶尖的创新产品引入中国。
疫情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,也让他们在危机中看到了生机。
“当前,中国工业正推进数字化转型,网络化、协同制造、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、新业态不断涌现。随着中国加快5G网络、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推进将加速数字化发展,这对所有企业来说是机遇。”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、战略与发展部中国区负责人熊宜说。
中国贸促会会长高燕在进博会配套活动影响力投资论坛上表示,应对疫情中,创业创新的成效不断显现,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业态发挥了重要作用,电商购物、快递配送、在线办公、网络教育、远程医疗供需两旺,新基建新消费快速发展。
“科技创新在当前和今后的作用将更加凸显、更加重要。希望企业顺应数字化、网络化、智能化发展趋势,以创新驱动、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。”她说。
对跨国企业来说,中国市场和中国伙伴正在成为创新发展的新引擎。“本土化研发是外资企业提升中国创新、研发水平的最佳手段。”尹正表达了在华加大创新投资的信心。
他们与本地供应商、生厂商等中国伙伴的关系早已愈加紧密。GE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向伟明在接受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GE将更全面地参与到中国当前的高质量发展建设中,坚定地推进‘本土化2.0,战略合作伙伴,连接全球’三大战略,发挥跨国公司在供应链、研发创新、全球资源调配、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,与本地伙伴合作,实现长期共赢。”
文章来源:《国际观察》 网址: http://www.gjgczzs.cn/zonghexinwen/2020/1113/675.html